李白、李白,上阳台
文\王志安大唐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由于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被唐玄宗解除官职、赐金放还的诗仙李白,留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后,再一次离开了长安城,这一年他四十四岁。
这样一个天纵奇才,十五岁就能赋诗多首吸引大批女粉丝;二十五岁喊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口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途中结识了李邕、孟浩然等名人,然而为官之路终究还是不够顺利,于是也学着别人跑到终南山去隐居,虽说遇到了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又四处拜访了一些达官显赫,然均无结果,看来捷径也是不好走滴很。
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在长安认识了贺知章,老贺那时候已任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实打实的文坛领袖。看了他呈上来的《蜀道难》和《乌栖曲》之后,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并且称他为“谪仙人”。这可是相差四十余年的忘年交,一见如故不喝顿大酒咋行?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一直喝到黄昏,也都有些醉了,结账的时候才发现都忘了带钱,老贺二话没说拿出腰间的金龟来跟店家结账。皇帝御赐之物,官员身份的象征说拿出来就拿出来,这份豪气远比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要大得多。就这样,爱才若渴的老贺在唐玄宗面前极力举荐李白。唐玄宗于金銮殿召见了李白,让其作诗助兴,随后封为翰林供奉,至此,李白便由一介草民变成了朝廷的公务员,实际上成了唐玄宗的“第一秘书”,也从此成为了名扬四海的超级诗歌大腕。
除了奉命起草诏书之外,唐玄宗每次出游都带着李白。《官中行乐词》、《清平调》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虽然并不是他所喜欢写的类型却也无可奈何。“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句清新脱俗倒也深得杨贵妃宠幸的。恃才傲物是很多文人的通病,李白也不例外。杜甫《饮中八仙歌》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虽略显夸张,但却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王侯的李白。之后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并借着酒劲伸脚让大太监高力士给他脱鞋子,这一疏狂的举动也断送了他的仕宦之途。
天宝三载初,贺知章生了一场怪病,据说是在梦中神游天帝居所,过来好几天才醒过来。之后便向唐玄宗请辞,想以道士的身份回乡。玄宗应允,并下令将其在故乡的宅邸改建成道场,名曰“千秋观”。《新唐书·列传·隐逸》“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老贺毕竟是官居正三品的大员,又是文坛旗帜性的人物,玄宗皇帝,太子李玙和文武百官皆来相送,场面异常隆重。李白也赠其诗《送贺宾客归越》曰:“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不久之后,官场失意的他也被皇帝炒了鱿鱼。
离开长安城的李白在路上遇到了他的小迷弟杜甫,“我正好要去王屋山阳台宫找司马承祯,皇上赐了我一大笔银子,你就跟着我,咱们吃喝玩乐一路嗨皮过去。”不久,两人又遇到了高适,于是三人结伴而行。古人其实挺有意思,路途遥远的出一趟门估计都得数月时间,跟现在的自驾游差不多。然而当他们到达王屋山的时候才知道那个曾夸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的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了。就来一首《心要让你听见》吧,“缘份让你我擦肩,没开口却有感觉,爱情最害怕犹豫,再回头只能怀念。”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曾在阳台宫内作山水壁画,画高一十六尺,长九十五尺,画中仙鹤、云气、山形、涧壑一一毕呈。无缘见其人,唯有睹其画,于是李白有感而作《上阳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这件行书是他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
这一年冬天,辞别了杜甫,李白来到了山东济南受箓于齐州紫极宫,江湖里从此多了一个携酒佩剑的酒剑仙。也是在这年的冬天,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在故乡的千秋观里悄然逝去。又三年,游至越州本想去拜会老友的李白,回想一起在长安城的种种过往,作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诗曰: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图片为楷书册页《隆中对》部分分页)
《上阳台帖》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
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题李白诗草后》)。
徐邦达认为此帖较为粗率,用笔疑似宋代散卓笔肥厚,缺少唐代硬毫笔的特征,认定其为伪作。
启功认为,此帖有李白题款,有宋徽宗亲自鉴赏的题跋,题签,并且与李白豪迈之风相符,鉴定为李白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