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始终,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中国传统纹样一直伴随着人们生活之中,不同样式和特点的纹样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风俗和价值观,体现在器物、建筑上,保存至今形成一种凝固的艺术。
最初原始社会简单的文身、岩画到奴隶社会青铜器的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图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特点。
夏商时期尚武,纹饰多以夸张的人面纹为主;周朝以雷纹为主;战国时期人们仍然崇尚龙、凤、兽面纹;秦汉时期,动物纹和人物纹比较流行;魏晋时期战乱不断,佛教盛兴,佛教纹样。
随着佛教的传播流行,唐朝盛行宝相花纹,本图案取自观复博物馆藏唐代三彩宝相花三足盘。
观复博物馆藏唐代三彩宝相花三足盘
观复博物馆藏唐代三彩宝相花三足盘
“宝相”原为佛教用语,宝相花亦代表着端庄、吉祥的含义。
宝相花纹起源于东汉,伴随佛教的传入而流行起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加工提炼,在隋唐时期已经非常盛行,宋、元、明、清各代达到高峰。
宝相花为传统装饰纹样。它并非指一种单一花卉,而是将自然界中的花卉如牡丹、莲花、石榴等花型融为一体,再配以花蕊、花叶做规律性的艺术处理,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符号意义的花卉图案。
宝相花纹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面团形,以八片平展的莲瓣构成花头,莲瓣尖端呈五曲形,各内瓣又填饰三曲小莲瓣,花心由八个小圆珠和八瓣小花组成;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花花”,由于其造型富丽、华贵,极符合唐代盛世的风貌。观复博物馆所藏唐三彩宝相花三足盘,即用唐代色彩最艳丽的三彩,来表现这种古韵悠长的图案。蓝黄两色醒目明快,花型秀美,花叶摇曳;每个花瓣又演化为如意头,更增吉祥寓意,被广泛运用在陶瓷、金银器、玉器、铜器、石刻、织物、刺绣、佛教法器、敦煌图案、建筑装饰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