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的《北京三百六十行》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刻墨盒始于陈寅生”,这种表述,对陈寅生的艺术地位与贡献做了肯定。
铜墨盒最早起源于清中期同治时期(1861—1875),大多以白铜、黄铜制作外壳,以紫铜为内胆,有的也辅以鎏金、白银镶嵌。民国初期,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王雪涛、金城、溥儒、陈半丁等书画名家,常赴北京琉璃厂,切磋书画技艺。在尽情挥洒艺术才华的同时,这些书画家还常常会为私交甚笃的店主提供刻铜墨盒的画稿。这促成了铜墨盒生意的兴旺,也让今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技巧的博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旧铜墨盒市场行情逐年上升,有人借机牟利,制售假货,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低俗的仿制铜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