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名称:兽面纹玉冠形器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76年江苏省江宁县岳庙
尺寸:高4.2cm 下宽6.4 cm 厚0.4 cm 上宽7.2cm
质地:软玉,浅青色,带褐斑。
形制:①扁平倒梯形;②上端中部雕边,留出冠状凸顶;③顶下镂雕一扁圆孔;④下端锯割出三段扁榫;⑤每段扁榫各对钻一小孔;⑥器身正、背两面均雕饰相同的简化兽面纹。
59. 名称:羽人玉冠形器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
尺寸:高5.8cm 厚0.3cm 上宽7.7cm
质地:软玉。青白色。形制:①扁平倒梯形;②上端正中突出一冠状尖顶;③两侧向下端内收;④下端锯割出窄扁榫;⑤并对钻出三个等距小孔;⑥器身居中靠下处镂雕一扁圆形孔;⑦两角阴线刻鸟纹;⑧扁圆铁孔下阴线刻卷云纹带。
60. 名称:镂空玉冠形器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
尺寸:通高3.9cm 上宽6.8cm下宽6.2cm 厚0.3cm
质地:软玉。浅黄色,带茶褐色斑。
形制:①扁平倒梯形;②上端雕成冠凸顶;③下端锯割出扁榫;④
器身正、背两面均以镂空和阴线刻琢出羽人并等距对钻三小孔;
出土: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
尺寸:通高4.6cm宽7cm厚0.9cm
质地.软玉6白色,带浅灰色斑。
形制:①作扁三叉形;②三叉中低;③下端圆弧,钻有三孔,其中,正中一孔与中叉上下对钻相通。
三叉形器:良渚文化玉器特有款式之一,因形似三叉器而名。一般作扁体状,底作孤形、上出三叉,通常中叉较短两边叉较长,亦有三叉齐平者,底有三孔,中又自顶穿孔通至底中孔。分光素无纹与雕饰纹饰两种。亦有人因其形似“山”而称之为“山形器”。
62. 名称:兽面纹玉三叉形器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
尺寸:通高5.2cm 宽7.4cm厚1.3cm
质地:软玉。青白色,带褐斑。
形制:①扁状体;②上出三齐平叉;③下作弧形;④中叉穿孔通至底之中孔;⑤正面雕刻兽面纹,背面光素无纹。
63. 名称:兽面纹玉三叉形器【背面】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
尺寸:通高3.65cm宽5.9cm
质地:软玉。灰白色。形制:①扁体状;②上出三叉;③两边高而中间低,正面齐平,雕饰兽面纹;④背面之三叉顶与底端各凸一方块,上刻卷云纹、弧曲线和重圈眼纹。
64、名称:兽面纹玉三叉形器【正面】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
尺寸:通高3.65cm 宽5.9cm
质地:软玉。灰白色。形制:①扁体状;②中上出三叉;③中低而两边高;④雕刻兽面纹。
65. 名称:兽面纹玉三叉形器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
尺寸:通高5cm 宽6.8cm厚0.9cm
质地:软玉。白色,带褐斑。
形制:①扁体状;②上出三叉;③中低而两边高;④边叉上端与顶端均有对称小孔;⑤正、背均雕刻相同的兽面纹。
66. 名称:兽面纹玉三叉形器
时代:良渚文化出土: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
尺寸:通高4.8cm 宽8.5cm厚0.8cm-
质地:软玉。白色,带黄斑。
形制:①扁体状;②三叉中低而两边高;③边叉自中部位突然向下内收;④雕饰羽人图。
出土: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
尺寸:直径4.2cm 孔径1.3cm 厚1.cm
质地:软玉。白色。形制:①扁环形;②对钻圆孔,如璧;③边缘等距雕刻有三个龙首。
出土: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
尺寸:通高6.2m 宽8.3cm 厚0.6-1.2cm
质地:软玉。白色、带褐斑。
形制:①扁体状;②呈不规则半圆状;③中镂雕双孔;④正面浅浮雕与阴线刻羽人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