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在和田玉(和田玉)

古玩鉴赏 88℃ 0
文图/李冬花

古人云:“盼儿成龙,盼女成凤。”这是中国人对后人寄托的厚望。

在中国,玉器从开始就超越了审美的范畴。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玉器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神灵和祖先,人们用最虔诚的心态和最原始的工具,耗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玉器。

到了夏商周,原来的部落首领变成了统治国家的王,玉器也从神玉变成了礼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仅祭祀时就有“六器”之说,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王权的尊严就成了首要问题,被认为吸收天地灵气的玉器成了礼法制度的载体。

春秋,孔子儒家赋予玉君子的美德: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光泽,这是它的仁德;清澈而有细密的纹理,这是它的智慧;坚硬而不萎缩,这是它的道义;清廉而不伤人,这是它的品行;色泽鲜明而没有污点,是它的纯洁;受到伤害而不屈挠,是它的刚勇。

君子比德于玉,成为后世玉文化的核心。

汉代时期国富民强,是我国玉石市场的鼎盛时期。汉代经略西域,令优质的玉石能够大规模的流入中原地区,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玉石行业的繁荣。

汉代和田玉拥有历史上最有名的雕刻工艺“汉八刀”与“游丝毛雕。”

汉八刀是汉代时期雕刻手法,雕刻仅用八刀,工艺简单,风格粗犷,却是工艺灵魂的体现。

汉代的龙形纹饰向盘龙发展,并趋向具有四足兽的体形,王克在巜论衡》中写到:世俗画龙,马首蛇尾。这就是汉代龙纹的写照。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前身是一条从新疆向东西方运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据记载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商周时期,也就是丝绸之路开通1000多年前,新疆和田玉就通过玉石之路送往中原地区,成为王公贵族的宝物。从西周起,王室、贵族祭祀、朝觐和起居都要用玉,玉成为礼制的重要象征。

玉龙长17厘米,宽10厘米,厚0.6厘米,龙身局部有沁斑,通体扭曲形,双目圆睁,前肢曲折,爪趾锐利,龙尾平削。匠人雕刻得淋漓尽致,在我国堪称首屈一指。

唐代,玉雕摆托了汉代图案,注重神韵,威武雄壮。

宋代,雕龙活泼精细,塑身的龙型较多。

元代,玉龙盘旋曲折,上下翻腾,气势磅礴。

明代龙头刻划的刀口深,脸雕长又宽,两眼都露出来了。

清代龙纹头额宽阔饱满,龙角的距离宽,龙头比明代短,发型不规律,给人感觉怒发冲冠。清晚期龙头扁短,没有神韵,比较呆板。

我在地摊收的汉代龙是和田红玉,色泽美观,罕见宝玉。

龙雕身体有久远的水泥沁斑,龙雕的生动形象,手工细腻,博人眼球,我爱不释手,看一遍,再看一次,回头嘴里念念不忘。可惜我带的钱不够,价格非常硬,多少同行饱过眼福,都觉得太贵,但物值高价。还有的钱够不敢下手买,这个时候同行众人比眼力,比胆量,遇见好东西,拿不定注意的行友多。

我给朋友打了个电话借钱,20分钟后,朋友专门带大额现金过来,我终于买到手。

和田玉龙好像几千种藏品中的红太阳,从不同角度看,展示的红色亮度都有光感的彩异,真的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