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重宝(庆历四年春)

古玩鉴赏 102℃ 0

直读钱文

旋读钱文

宋仁宗庆历年(公元1041-1048年)铸造的大钱,有铜、铁两种,大铁钱钱文规整,铸量大,存世较多。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铸当十铜钱,有直读,旋读两种。庆历年间,其实所铸小平钱仍然为“皇宋通宝”,因此时发生宋与西夏的战争,故铸行大钱。

一、“庆历”年号由来

宋仁宗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宝元”,宝元内涵吉祥如意,同年改年号为“宝元”。但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宋夏两国关系破灭,次年,宋夏边境爆发战争,宋朝军队连连失利,宋仁宗越看“元”字越是火大,遂在公元1040年改年号为“康定”,取“安康稳定”之意,然而,朝堂之上有多事的官员认为“康定”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吉祥,“康定乃谥尔”,是给死者的谥号,用作年号不妥,于是“康定”用了不到两年就改为“庆历”。

庆历年是北宋一个重要的时期,将分两次进行叙述,本次先讲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对抗。

二、宋夏三次野战,北宋的“川”字劫

1、三川口之战: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正月。李元昊乘宋军不备,突然大举进攻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兼鄜延、环庆路安抚使范雍十分惊慌,命令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以及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火速派兵增援。而西夏军已经袭占了延州的西北门户金明寨,直抵延州城下,范雍又命令刘平、石元孙回兵,并令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率部救援。几支宋军步骑兵近万人汇合后,强行军三日在延州西偏北不远的三川口与十万西夏军遭遇。在1:10的兵力悬殊下,遂展开激战。

三川口之战:一万宋军硬刚十万西夏军,勇将郭遵千古

在悬殊兵力下宋军作战极其勇猛,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平时为人侠直,道"义士赴人之急,蹈汤火若平地,况国事乎!”。但西夏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完成合围宋军后西夏军发起总攻,西夏军从侧、后两个方向突破宋阵,刘平、石元孙被俘,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溃退,其部下大将郭遵战死。三川口之战,北宋军大败。

大宋之殇——忠勇刘平血战三川口,无敌郭遵单挑西夏兵

2、好水川之战:

三川口战败后,宋仁宗加大了西北的守备力量,也将韩琦、范仲淹等人派往前线,任命其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他们的上司便是经略陕西安抚招讨使夏竦。

韩琦负责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边防系统焕然一新,但在对敌的问题上,韩琦、范仲淹均有不同。韩琦主战,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而范仲淹主守,因为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大军出动,兵发渭州。为了鼓舞士气,韩琦亲自到了镇戎军前线指挥战斗,在韩琦的调配下,征调和原本的军队一共一万八千人,由行营总管任福统领。史料记载“琦悉兵付大将任福,令自怀远城趋德胜砦出贼后,如未可战,即据险置伏,要其归。及行,戒之至再。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前锋桑铎,其中还包括钤辖朱观、都监武英,泾州都监王珪都受任福节制。但任福在出击不久击败小股西夏军后,中了李元昊诱敌之计,屯兵于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次日率军追击西夏军后中伏。

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二月十四日,朱观、武英部进至姚家川(什字路河口),亦陷入夏军重围中。自辰时交战到午时,宋军溃败,宋军将士战死多达一万余人。任福身负重伤,小校刘进劝他突围,任福大声喊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手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枪中左颊”而亡。其子任怀亮战死,桑怿、刘肃、武英、王珪、赵津、耿傅均战死。其中王珪为行营都监,率四千五百人自羊牧隆城来援,被夏军击败。此役宋军几乎全军覆灭,仅朱观所部千人逃脱。好水口之战,北宋军大败。

3、定川寨之战

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西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

初九,葛怀敏进抵瓦亭寨,会该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违令北进,进屯五谷口(瓦亭寨北)。王沿遣使持书戒勿深入,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葛怀敏不从,会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集兵数万,继续北进。泾原路都监赵珣认为西夏军是劳师远征,后勤压力比较大,只要派兵拦截其归路,再固守镇戎城,保障粮道的安全,就能等到西夏军疲敝。到时候再出击,定能取胜。然而葛怀敏立功心切,觉得固守不是他的作风,不听赵珣建议,下令将全军几万人马分成四路,向定川寨进发。

宋军抵达定川寨以后,西夏军对宋军发起猛烈进攻。由于葛怀敏下令兵分四路,分散了兵力,致使各部为西夏军分割包围。是时狂风大作,卷起漫天尘土,宋军各部看不到友军位置,阵脚大乱,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将被杀,九千四百余人近乎全军覆灭。定川寨之战,北宋军大败。

三、庆历和议

宋夏战争,虽然西夏在军事上占优势,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在建国称帝之前,西夏每年都可以从宋朝得到“岁赐”的白银万两、绢万匹、钱两万贯,这是西夏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加上西夏与契丹之间又出现了嫌隙。所以西夏愿意议和。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北宋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取消帝号,宋仁宗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两万两千两,绢两万三千匹,茶一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