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吴邪杭州西泠印社在哪里)

古玩鉴赏 219℃ 0

西泠印社(泠,音灵),位于中国杭州西湖边,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泠印社由篆刻家丁仁、王褆、叶铭、吴隐创建于1904年,篆刻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今存东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和一批名家石刻、摩崖题记。

印社正门 沙孟海先生题写社名 沙孟海1900年生于浙江鄞县。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 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西泠印社景物图刻

西泠印社柏堂

柏堂是西泠印社第一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位于竹阁东、莲池北。据《咸淳临安志》载:"陈文帝天嘉二年建广化寺,寺有当时所植二柏,其一已枯。宋 释 志诠 所作之堂。宋苏东坡作孤山二咏序云: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时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曰柏堂。"此为柏堂最早源起。苏东坡有诗咏之, "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嘉名到处传。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高度赞誉了堂前古柏坚悍如金石的风骨。

西泠印社柏堂

《西泠印社志稿》载:"原迹久圯,清光绪二年重建,俞樾题额。"堂前柏树为1983年西泠印社八十周年纪念会时补种。柏堂大门门楣上挂有首任社长吴昌硕所题隶书匾额"西泠印社"。旁有对联"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籍征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对联由沙孟海原撰,后由社员胡宗成所撰。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王福庵先生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 、黄宾虹、 、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 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 、 、 、现任社长为国学大师 。

王福庵书法作品 西泠印社创始人物:

王福庵(1878—1960),原名寿祺,字维季,号屈瓠,七十后自号持默老人,别署罗刹江民。斋称春住楼、麋砚斋。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学,精算术,工二篆、八分。喜畜印,自称印佣。精篆印,力承浙派正脉,得浙派神髓,兼收众家之长,擅圆朱文,风格敦厚古雅。一生刻印二万余方,钤谱一百零三册,著有《福庵藏印》、《麋砚斋印存》等。又精研文学,著有《说文部属拾异》、《麋砚斋作篆通假》等。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丁辅之先生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叶为铭先生

叶为铭(1867-1948),谱名为铭,字盘新,又字品三,号叶舟,斋名铁华庵、松石庐。原籍新州,世居杭州,遂为杭人。家藏金石文物甚富,往来交游多才艺之士,故于金石篆刻,颇多会心。善篆隶,能镌碑,工治印,宗法秦汉,融会浙派,精金石考据之学。编印《西泠印社三十年纪念刊》,著有《广印人传》、《列仙印玩》、《金石家传略》、《叶氏手抚周秦玺印谱》、《铁华庵印集》等。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吴隐先生(号潜泉)

吴隐(1867—1922),原名金泉,后改石潜,号潜泉,又号遯盦,今作遁盦。斋称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绍兴人。家贫,客杭,习镌碑版,擅刻印,治六书甚勤。篆刻模汉宗浙。书工篆、隶。善制印泥,精心研制“潜泉印泥”,后在沪经营书画篆刻用品,整理出版印谱印论,先后印行古铜、古砖、古陶、古泉等印存,又汇辑《遯盦印存》丛书二十五种、《印汇》一百五十二册等。另在社址营建遯盦、还朴精庐等建筑。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先生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 ,"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 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晚年的吴昌硕先生

西泠印社 凉堂

石交亭

山川雨露图书馆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国印学博物馆

启功先生题刻

四照阁

还朴精庐 还朴精庐建于1919年,为吴隐从孙吴善庆捐资修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为其篆额题记"以还朴名之"。还朴归真,正切合了大师心意。还朴精庐与遁庵位于杭州孤山小盘谷以西平坡上,造型优美,相互连接。两座建筑均和创始人吴隐及其后人有关。其前篆书四言联曰:"君子好遁,弥勒同龛。"(此联曾挂于遁,为吴昌硕先生七十二岁时题写。

西泠印社曲廊

鉴亭匾额

汉三老石室 汉三老石室整体外形仿吴越宝箧印经塔(阿育王舍利塔),重檐攒尖顶,顶部又是一个小型的石质宝箧印经塔,造型结构是仅有孤例,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价值。

汉三老石室 三老石室上多有楹联匾额。石室门楣有匾额“汉三老石室”,楷书,冯煦1923年书。石墙上有楹联三副,其中门旁有楹联两幅,中间一副为丁上左撰,黄葆戊1925年书:“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此联外还有一联,1924年张钧衡集葩经。上联“我思古人有扁斯石”,下联“其究安宅莫高匪山”。北面石柱上有一联,由朱景彝1924年题:“东汉文章留片石,西泠翰墨著千秋。”

汉三老石室 汉三老石室位于杭州 观乐楼南,文泉西。建于1921年。内藏迄今为止浙江省最古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是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 “三老”是汉代官职,此碑碑文基本完好,记录了一位“三老”祖孙三代的名讳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经鉴定,刻于东汉建武年间。“三老碑”如何辗转来到西泠印社,其中还有一段佳话。清咸丰二年(1852年),“三老碑”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因其巨大的历史和文字研究价值,被誉为“浙江第一石”。

八十五周年纪念刻石

印泉

于禅、留云刻石

隐闲石刻

西泠印社中部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