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床书卷绕壶觞(放毛笔的笔架)

古玩鉴赏 87℃ 0

据史料记载,汉代皇帝用的毛笔笔管,是用玉做的。唐书法家欧阳通的笔管,是用象牙、犀角做的。王羲之的《笔经》说:“有人送我一套绿沈漆竹管和镂管,用了很多年,非常可爱。何必一定要用金宝雕琢笔管呢?从前的人用琉璃和象牙做笔管,这种笔管,自然华丽,但笔要轻便,太重就不便写字了。”古代的隐士,常用松枝来做笔管,他们自己认为:“幽人笔,当如是”。这和王羲之的理论相似。

在纸笔墨砚文房四宝中,与毛笔有关的工具还有笔匣、笔格、笔床、笔架、笔筒等。在古代,这些工具都很讲究,一般材质为竹木,高档材质为陶瓷、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等。

笔匣是装笔的匣子盒子,笔格、笔床都是笔架,笔筒就是筒形插笔器具。

笔匣一般是装新笔用的。汉代皇帝用的笔匣,是杂玉制的,两边是玉璧翠羽。到了汉代末年,一般高官用的笔匣,都是用黄金做成的,用和氏璧装饰,上面还缀着一串珠子。

笔匣、笔格、笔床、笔架、笔筒工具中,笔架、笔筒与毛笔最为密切。

王義之有一座巧石做的笔架,非常珍贵,把它叫做扈班;他的儿子王献之,有一个斑竹做的笔筒,名叫裘种,据说世无其匹。南朝的人,把笔架叫成笔床,这是因为笔四管为一床,古书有“琉离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的词句,形容爱好笔的人的雅兴。

唐代学士苏颋,在书桌上放着一个锦文花石的笔架。每当天将下雨,笔架就会冒出润湿的水珠,像人体出汗一样。苏趔把它看得非常宝贝,说它“雨候无差”。

笔架另一别名叫笔格。李白曾游慈恩寺,庙里的和尚向他求诗,他把诗写给和尚以后,和尚送了他一个绿英梅檀香的笔格。宋代有个姓钱的大官,有一个珊瑚的笔格。他异常爱惜,每当被人偷走,他就出赎金十千赎回。他的笔格,每年要被偷六、七次,他就赎回六、七次。

笔筒为筒状器皿,造型简单,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似,材质也多样,木竹瓷玉、象牙紫砂均有。从传世作品和墓葬出土文物来看,笔筒可能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晚期,因它使用方便,很快被普及,以致如今仍然盛行不衰。

明朱彝尊有《笔筒铭》"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之句;《红楼梦》第四十回中也有"案上堆着……各色笔筒" 之语,可见笔筒一出现就受到文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