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面印刻什么内容(颜綝六面印)

古玩鉴赏 106℃ 0

这是一方古代文人印章,其形制的工致巧妙,印文内涵的丰富,书法的遒劲,颇为罕见。此印青铜质,正方体,边长3.3厘米。六面均镂空雕刻印文,印文书体为小篆,各面印文分别为:“儒林直安之记”、“忠孝直安”、“号彧出”、“文行忠信”、“子子孙孙其永宝用”、“谨封”。此印的印文在功用上,似可分为名号章、箴言印、鉴赏章、书简印四类。其中,“儒林直安之记”、“忠孝直安”、“号彧出”应该是印主的私印印文。

“儒林直安之记”的直安,即印主的名字。直姓是个罕见的姓氏,但古已有之:《姓氏考略》注引《国语》云:“‘晋之先有直柄。’为直氏之所出。”《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此当系出姬姓。”显然说直姓是黄帝的后裔。《姓考》则记载:“舜裔,直伯之后。”《国语》谓:“晋之先,直柄。”如此则当系出妫姓。不过追根溯源,则是黄帝后裔,因为妫姓出自黄帝之后。另有一说直姓应该是起源于鲜卑族的直勒氏,直勒氏晋代时有一部分改成了谢姓,也有一部分改成了直姓。直安前面的“儒林”二字,可作三种解释:一是印主的表字,即印主姓直名安字儒林;二是“儒林”是印主的郡望,即籍贯,那么,“儒林”便应该是地名了——隋代,全国设州(郡)、县。开皇三年(583),银州下设儒林县(在今天陕西榆林市南),大业三年(607),撤销银州,设雕阴郡(郡治今绥德),儒林改属雕阴,唐代因之,宋代则两度隶属于西夏政权;三是“儒林”二字是印主的官阶,为儒林郎的略写:按儒林郎,我国古代的官品,属文散官名位,隋文帝置。唐代为文官第二十六阶,正九品上,宋代为正九品上。儒林郎是虚衔散官,其官品升降不定,是一种有官名而没有实际职务和职事的官称。在上述三种解释中,笔者倾向于第三种,即“儒林”是印主直安的官阶。

另据印文“号彧出”,可知印主之号曰彧出。古人既有“名”,又有“字”(表义),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其中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因为“号”是自己起的,所以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不过此印“彧出”,有些费解,其意待考。印文“忠孝直安”的“忠孝”二字,其意标榜印主忠于君国、孝于父母,这可能是当时朝野对印主的一种赞誉之词,更可能是印主直安对自己的自励之语。

印文“文行忠信”一词, 出自《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原意是孔子从文化、实践、忠心、诚信四方面教育弟子。文指文化知识,是学习的内容,行是德行修为,是行为的落实,而忠与信,是德行修养的两个方面,既需要学习以明理,又需要实践以落实。印主直安把这条儒家箴言入印,不仅铭记了自己的诫勉与追求,也透露出了印主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谨封”,是常见于宋元时期信札中的一种书简印。在这类信札中,“谨封”与“顿首”、“再拜”、“拜启”、“敬启”等书信礼仪用语或者并用,或者单独使用,都是一种敬语。“谨封”印起初多用于信札的封口处,也称“护封印”,功用是防止别人打开偷窥信的内容;后来,有人则钤于书信末尾,与拜启或敬启相对,以示结束。宋、金、元各代均流行封缄用印,今天,从传世的一些书札中,尚可看到所钤印章中的这些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