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拜占庭的历史成就)

古玩鉴赏 116℃ 0
文 ▎檐前语

任何缺失拜占庭文化的欧洲文学史都是不完整的历史文本,拜占庭的历史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它是在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东方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在诗歌和叙事文学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拜占庭的历史成就)

它为近代西欧文艺复兴乃至近代的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最早的拜占庭城是古希腊人的移民城邦之一,属于希腊-爱琴海文明的范围,早在公元前 657 年,地中海东岸希腊殖民城邦之一迈加拉人的军事首领拜扎兹,就在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建立了城市,逐渐以“拜占庭”命名。

据史料记载,它与黑海岸的特拉布松、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克尔松涅索斯,黑海西岸的奥尔维亚、顿河边的塔奈斯、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沿岸的卡尔西顿、以弗所,叙利亚沿海的特洛伊等城同属古典希腊文明区。

早期的拜占庭人遵循着其母邦的传统,其语言、文化和城邦管理都体现了爱琴文明的特色,在公元前 6 世纪之前 5 世纪,希腊人为了反对波斯人对这一地区的入侵,曾进行过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希波战争。

古代希腊作家埃斯库罗斯著名的悲剧《波斯人》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历史事件,此时的拜占庭是希腊的城邦,文化上与希腊的文化成为一体。

公元前 4 世纪末,兴起于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人成为全希腊的主宰后,马其顿王腓力之子亚历山大在 10 年的时间里征服了从印度河到尼罗河的整个近东地区。

随之到来的是欧洲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希腊化”时期,“希腊和东方文化在短期内相互渗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于是出现了一种新文明”。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之死,在世界文明史上构成了一条分水岭,它结束了盛极一时的古典希腊文明,拜占庭地区进入了古代罗马的版图。

公元 324 年君士坦丁统一整个罗马帝国,很多学者将其看成是拜占庭文明形成的起点。

为了加强对罗马东部的控制和充分利用东方资源,君士坦丁皇帝将帝国的首都从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城迁移到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在新都建设期间,他令人把希腊和亚洲的许多古城中的有价值的珍宝、古代的神像、英雄的雕像以及各种具有宗教意义的圣物等等,都收集来装饰自己的宫殿、元老院以及贵族的府邸。为了强调拜占庭城与罗马城之间的联系,他把新都称为“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称呼开始进入史籍记载。

拜占庭新都建立之后,帝国的势力不断发展,拜占庭城就成了欧亚大陆上最为繁荣昌盛的都市,在这个历史时期,基督教已经度过艰难的产生和生存时期,并在公元 306 年以后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国教。

当时的君士坦丁通过与基督教合作而不是镇压来谋求稳定和统一,从此,基督教获得了帝国宗教的崇高地位。

君士坦丁还促进了对古典希腊文化的保护,使希腊文化与罗马的拉丁文化处于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局面。

527 年,查士丁尼被拥立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在统治伊始,他便开始实现自己制订的“一个国家、一部法典和一个教会”的治国方略,所谓“一个国家”即要建立“地中海大一统世界”;“一部法典”即经过几年的努力,由当时著名的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修订的《民法大全》顺利完成,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得以统一。

而“一个教会”是要建立一个信仰和精神上完全适应拜占庭帝国体制的新的教会,“拜占庭帝国在西欧蛮族最猖獗的时代,维持了一个文明的背景”。

从文化的意义上说,查士丁尼时代也是拜占庭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基督教教会文化基本上取代了古典的异教文化地位,成为帝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与之相联系的是,此后,希腊语取代拉丁语而成为东地中海各行省的通用语言。

“查士丁尼逝世后,地中海世界完成了自晚期罗马向早期拜占庭的重要转变,学者们一致认为,自 565 年之后,就可以谈论一个中世纪的拜占庭了”。

经过查士丁二世、提庇留、莫里斯、福卡斯、希拉克略一世至五世、查士丁尼二世,直到 717 年伊苏里亚朝的利奥三世登上皇位,拜占庭才开始了新的振兴。 此时文化发展史上出现的一个重大的事件是破坏圣像运动。

圣像破坏运动中,坚持圣像崇拜的教徒受到残酷迫害,有些人被处死,大量的早期基督教文化典籍和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被毁坏,这场运动导致了拜占庭基督教艺术的没落,到了公元 843 年,圣像破坏运动才宣告结束。

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动荡、阿拉伯等外族的入侵,和破坏圣像运动所造成的影响,导致了此时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停滞,但是也要看到,正是宗教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时候,民间艺术和世俗艺术却发展起来了。

世俗艺术和世俗题材的兴起,促使人们重新检拾起了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

公元 876 年,奴隶出身的瓦西里杀死了迈克尔三世,夺取了皇位,并建立了强大的马其顿王朝,马其顿王朝统治时期是拜占庭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利奥六世是一个重视文化活动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拜占庭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发展,瓦西里二世继承王位以后,将马其顿王朝的统治推至它的最辉煌的阶段。

当时的君士坦丁七世提倡学术与艺术,并且命人编纂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以君士坦丁堡为基地,靠了基辅公爵弗拉基米尔的不断引诱,把俄罗斯也变成了基督教国。

在 10 世纪末,直接导源于东罗马帝国的俄罗斯艺术也出现了,因为有了这个拜占庭的文艺复兴,许多希腊的手稿才被人复制并保存下来。

1054 年,由于拜占庭与西欧社会的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东西方教会的正式分裂。

随后的 1081 年,在科穆宁王朝的早期,拜占庭的文化经历了“复兴”阶段,人们一般把这个时期的文化复兴称之为“拜占庭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与西欧的 12 世纪的文化复兴几乎同时产生。

如果说西欧 12 世纪的文化复兴是基督教在欧洲的彻底胜利的话,拜占庭的文化复兴则可以被看成是希腊,拜占庭民族意识的复兴。

“拜占庭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学习和弘扬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尤其是“对古典作家荷马、柏拉图、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德莫斯蒂尼等人的研究兴趣日浓,不仅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而且模仿他们写作时所用的希腊阿提卡古文字”。

此时的文学作品创作的样式和数量也都超越了此前的拜占庭文学,语言文字的研究、文学和史学的创作、古典文化著作的研究整理以及神学著作等等在质量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后,拜占庭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由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十字军的欺诈和背叛,入侵者以武力攻打了君士坦丁堡,并建立了“拉丁帝国”,“拉丁帝国的建立对拜占庭这座古城所造成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

在这场浩劫中,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代文化遗产被毁于一炬,拜占庭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从此不复存在”。

1461 年,君士坦丁堡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所征服,随即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基督教拜占庭的辉煌历史划上了句号。

不难看出,拜占庭在欧洲的中世纪里,有着自己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与西欧历史发展不同

的进程,一般而言,拜占庭文明发挥了三项重要的作用,第一,它屏障欧洲,对抗波斯和东方的伊斯兰教有千年之久,从而使欧洲的文明得以成为世界文明完整的一极,第二,它忠诚地珍爱并充分地传播了古希腊的文学、科学和哲学的文明。

而正是那些躲避战乱的僧侣们把希腊抄本重新带到了意大利南部并进而使之重现西欧,并在那儿恢复了希腊文化知识的研究和传授。

刘建军:拜占庭的历史文化特色与文学成就

拜占庭的回忆录和小说创作的数量较少,最早出现的回忆录式的自传性作品大约都产生在 10 世纪以后。

尼斯福鲁斯·布莱米底斯的自传比较典型,教士约翰·哈梅尼阿特斯所写的关于他自己 904 年在阿拉伯人攻击萨洛尼卡城的历险经历成就也较高,14 世纪末至 15世纪的约翰六世也曾经写过较有影响回忆录文字。

在 12 世纪之前,拜占庭的小说仅有少量的翻译作品,据任西曼记载,当时有两部译自阿拉伯语的小说,其故事来源于印度的《七个智者与小公主》。

这两篇小说主要反映了此时文化交流的情况,一个以维护圣像崇拜而闻名的大马士革的约翰,在与阿拉伯人民长期生活和交往中,写出了传奇小说《巴尔拉姆和如色芬》, 作品主要描写了一个伊斯兰教王室的王子接受基督教的故事。

作家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基督教思想,让人们信奉基督教,但故事的形式和写作手法却汲取和仿效了佛本生故事的模式,它的传奇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在中世纪被译成多种语言,在许多地区流传。

参考资料

张绥:《基督教会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

徐家玲,刘建军:《演进的诗化人学、文化视界中的西方文学人文精神传统》,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世界文明史》第 1 卷,罗经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年。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威尔·杜兰:《信仰的时代》、《世界文明史》第四卷,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