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骆驼载乐俑简介(三彩骆驼载乐俑的介绍)

古玩收藏 90℃ 0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一种感受,就是,概率很小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一种啼笑皆非之感。

记得那是2016年11月6日,晨。博物馆灯光昏黄,橘黄色,透着千年之外遥远的温暖。人群蜂拥,游客,和引领游客进入文物世界的讲解员。

彼时,小编正和讲解队队长讨论,队长传授经验,以“三彩①骆驼载乐俑”为例,讲述如何讲解文物……然后博物馆姐姐就点到了小编的名字……

那天,是博物馆考核讲解员。小编被要求讲的那件文物,便是—

三彩骆驼载乐俑。

马嘶雁鸣,驼铃阵阵,沉静已久的戈壁滩,因这声,少了寂寥,多了苍茫。

那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在漫长的路程中磨白了鬓角,却开拓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丝绸之路,太史公称其为“凿空”,他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他是张骞。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张骞像

那位投笔从戎,伐匈奴,使西域,为西域回归、民族融合奉献一生,“不敢望见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他是班超。

班超像

班超像位于新疆喀什市吐曼河岸边,有一个名叫盘陀城的地方,这里便是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

那位背着经箧,为后世传奇书写,为了真理,为了信仰,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为我国佛教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玄奘。

玄奘像,背后为西安的大雁塔。

大约七百年后,异国的人经由这漫长的道路,踏上“东方最富有的国家”土地,直接影响了往后新航路的开辟,影响整个世界。

他是马可波罗……

这些,都发生在那条长达七千多千米,沿途大漠无垠的路上。

今日,我们要讲述的文物,就与这条路有关。

三彩骆驼载乐俑,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宏观形象:骆驼站在长方形底座上,引颈长嘶,驼背上的驮架为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八名乐手。其中七名男乐手身着汉服,手持胡人不同乐器,面朝外盘腿坐着演奏,中间有一站立女子正在歌唱。

俑的细节

驼背的平台上竟然塑着八个人,其中七个男乐俑向外紧挨着围成一圈,有的穿着圆领长袍,有的穿着翻领的少数民族的衣服。他们手里拿着不同的乐器,各自的动作也不同,只见他们一人捧笙,一人吹箫,一人吹笛,一人抱琵琶,一人拿箜篌,一人正打拍板,一人吹排箫。一个个眉清目秀,神情专注,特别是那位打拍板的,歪着脖子眯着眼,好像被美妙的音乐给迷醉了。

这七位男乐手中间还有一位女歌手,她穿着白底蓝花的漂亮长裙,头微微上扬,右手举到胸前,左胳膊下垂,仿佛在唱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

这尊三彩骆驼载乐俑出土于1959年6月,陕西省西安市中堡村唐墓。是随葬品,明器②。

在这件文物身上,我们得以了解当时行者在漫长的旅途中,如何消磨寂寞时光。

贯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纵然长达七千多千米,为了贸易、外交、求知等,总会有学者、僧侣、商人等,在这条漫长广袤的道路上行进,国际贸易繁盛的唐朝,更是如此。而大漠太过于广袤和沉静漫长,往来商旅,便自然而然需要耐饥耐旱、踏实稳重,温顺而易于驯养的托载和运输的“伴侣”,“沙漠之舟”骆驼,便是不二选择。

说来,与这件三彩骆驼载乐俑表现的异曲同工的,还有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的骑驼乐舞三彩俑。

唐(公元618年-907年)驼高58.4厘米,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nài)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

据学者推测,骑驼乐舞三彩俑表现的可能是唐代百戏③中的一个杂技节目。

当时,在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都有专门的百戏班子,他们除自主演出外,也可让人们花钱雇演。唐玄宗曾“召两市杂戏以娱贵妃”。故事说来也不复杂,是天宝五载(746年),杨贵妃因“妒悍”而被遣送出宫,然而,爱红颜至深的唐玄宗,竟茶不思饭不想,高力士得皇帝心思,又悄悄把杨贵妃接了回来。玄宗“大悦”,并“召两市杂戏以娱贵妃”,即招来两市的杂戏班子专门为她表演。(古文出自《杨太真外传》)

来个小小的科普吧。

上文所说的“两市”,是指唐朝长安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更多为“国内市场”,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盛唐气象,可见一斑。

这两件文物,都夸大了人与骆驼的比例关系,如骑驼乐舞三彩俑,驼高58.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而双峰骆驼一般高2米,与成年男子身高相差并不很大。然而,面对那5个胡汉艺人,那7个乐俑和身着白底蓝花长裙高歌的女子,我们却也不觉得有任何别扭和拥挤之感,反觉得是那样协调自然,这是唐代工匠将艺术与生活炉火纯青的融合。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

在长安城熙熙攘攘的街头,定也有来自西边的或者本地的艺人,在完全没有围栏的骆驼背上,用生命载歌载舞,观众围圈,大声叫好。

恰有匠人行过,将这一幕刻于脑中,用最简单的泥土成塑。

将相王侯心喜,随葬于地下。

一千多年之后,厚厚的土被掀开……

而如今,这些三彩器物,静静地站在博物馆的独立柜里,本身是凝固的历史,又站成历史。

大漠广袤无垠,来来往往的行者,总能够听见阵阵驼铃,见着伟岸骆驼载着葡萄美酒夜光杯,载着沉重的货物,虽然缓慢,却从不曾停息地前进。

为了度过这漫漫长夜和无边漠色,他们开始弹起了琵琶奏起了笙,伴着纵舞,放声高歌。

这是行者之乐(yue),亦是行者之乐(le)。

其实,除了一开始我们提到的张骞、班超、玄奘等史书浓墨重彩书写的人,在这条西行的路上,更多是那些从不曾在诗篇史记留辉,却默默照亮繁荣了这条大路的许许多多的平凡人。无论是骑驼乐舞三彩俑,还是三彩骆驼载乐俑,以歌舞派遣心中愁苦,既是古今相通,更多的,也看到了这些小人物身上积极乐观、生命顽强坚韧的力量。

而,无论是汉家盛世,还是大唐巅峰,这些人,都默默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累土堆叠成九层之台,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繁荣发光发热。

当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毕竟少数,许许多多的平凡普通的人家,史书上从没有一席之地,但因为他们的踏实、敬业、实干,在个人与中国梦实现的道路上虽然缓慢,却从不曾停息地前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历史从不会停止对他们的讴歌,也绝不会遗忘他们。

丝绸之路虽远,人与骆驼前行,一步一步,因其踏实,在大漠中印出深深痕迹,终会到达终点。

中国梦实现亦然。 你认为呢?

注释

①三彩:属于一种陶器,始于南北朝,兴于初唐。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

三彩:唐三彩所烧作品用得最多的是黄、绿、白三种颜色。但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

低温:瓷器的烧成温度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唐三彩在窑内的素烧温度是1000-1100℃,烧成温度约800℃,相较所需温度更低。

铅釉: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釉在大约在700摄氏度左右开始熔融。

釉: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即是陶器身上那一件光滑、华丽的“衣裳”。

②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即冥器。同时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③百戏:所谓“百戏”,是中国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尤以杂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