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书法欣赏(赵构瘦金体书法欣赏)

古玩收藏 177℃ 0

宋高宗赵构

书法以外的领域宋高宗实乏善可陈,《宋史》虽将宋高宗与夏少康、周宣王、汉光武、晋元帝、唐肃宗并列为「中兴六君」,对高宗的处境寄予同情。但对其牺牲岳飞,与金议和,则总结为:「恬堕猥懦,坐失事机……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与乃父宋徽宗一样是误生于帝王家的文人,宋高宗的书法与书论自有可观之处,本文拟搁置其政治上的争议,专论其书法及对南宋书坛的影响。

宋高宗早期书法

高宗早年习黄庭坚体,绍兴初年改学米芾字,其改体原因于南宋楼钥《攻媿集》中言之甚详:「高宗皇帝垂精翰墨,始为黄庭坚书,今《戒石铭》之类是也。伪齐尚存,故臣郑亿年辈密奏,豫方使人习庭坚体,恐缓急与御笔相乱,遂改米芾字,皆夺其真。」可知高宗之弃黄改米,政治因素甚大。刘豫于建炎四年(1130年)即伪齐帝位,据现存高宗最早署年书迹——绍兴三年(1133年)所作《佛顶光明塔碑》仍为黄庭坚体推断,高宗改体时间当在绍兴三年以后。高宗习米字为时甚短,绍兴四年(1134年)高宗临王羲之《乐毅论》赐名将韩世忠,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临《兰亭序》赐辅臣刘光世,可知高宗自绍兴四年左右已开始学习「二王」,亦即由黄改米后不久。追究其因,在高宗所作《翰墨志》中有谓:「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米芾楷书不甚工,非学习典范,应为高宗二次改体主因。

南宋 赵构 佛顶光明塔碑(拓本) 日本宫内厅藏

据文献考察,高宗早期书法系以黄、米二体为主,而现存三十岁以前书迹,亦正是黄、米风格,如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佛顶光明塔碑》拓本纯用黄体,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卷的题,则兼参黄、米,日本藏《赐梁汝嘉勅书》四通,亦多黄、米笔意。《佛顶光明塔碑》为绍兴三年高宗赐浙江广利寺净昙法师之诏勅上石,高宗时年二十七岁,其字无论结体笔法全出自黄庭坚,唯笔势之开合与行气之侵让错落犹未及黄书之老辣淋漓。

南宋 赵构 七言律诗页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宗早期书迹中最引人争议的是《赐梁汝嘉勅书》四通,梁汝嘉为高宗朝臣,官至户部尚书,与秦桧相善,长于吏治,知临安府时,风绩尤著,唯人品不高,当时士大夫甚薄之。据勅书后跋得知,勅书原为十二通,清道光年间为人割裂,仅余四通,现存四通皆书于泥金花笺,第一通书于绍兴五年(1135年)勅旨赏赐梁汝嘉生日,第二通书于绍兴六年(1136年)勅旨不允梁汝嘉请辞事,第三通书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委梁氏平章之任,第四通书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慰问梁汝嘉病况。第一、二通运笔结体有黄庭坚意,而流美峻拔处又颇近米芾,第三、四通书风较温雅。勅书上梁氏所书官衔,查与史书所载不合,故以文献论,此四通勅书还有待考证。

南宋 赵构 七言律诗页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赵构 七言律诗页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高宗中期书法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颁诏翻刻《淳化阁法帖》,内容形制版式均依祖本原貌,摹刻精善,刻板置于国子监,世称绍兴国子监本;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和议完成,高宗全力鼓动士类学习书法,由榷场互市获得许多晋唐真迹;南宋绍兴十三年到四十八岁《徽宗文集序》之潇洒从容,其间风格转变极为明显。此期重要书迹除前述二作以外,尚有绍兴十一年(1141年)《赐岳飞批札敕》,绍兴十三年(1143年)《御书石经》,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以后之《孝女曹娥碑跋》等。

南宋 赵构 徽宗文集序 日本文化厅藏

《鸭头丸帖跋》与《赐岳飞批札敕》,虽一为楷一为行,然皆勾划用心,极有作意,为初期习王风格,二书结体皆紧,横划尖起顿收,竖划起笔露锋,撇划收尾稍顿,捺笔拖长,显示出一定的书写习惯,为极力求工之作。

南宋 赵构 跋王献之《鸭头丸帖》卷 此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御书石经》小楷结体整秀,《诗经》、《左传》摹王羲之《乐毅》、《黄庭》风格。《论语》、《孟子》楷中带行,与吴皇后《青山白云七绝诗》纨扇相近。同时,参证南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载「高宗御书石经」条:「高宗御书六经,尝以赐国子监及石本于诸州庠,上亲御翰墨,稍倦,即命宪圣(吴皇后)续书,至今皆莫辨。」则石经中《论语》、《孟子》一段有可能为吴后代笔。

到高宗四十八岁书写《徽宗文集序》时,已发展出特有的优雅气度,结字较为舒展,用笔含蓄而有韵味,笔划提顿清楚,粗细差距明显,弯勾与撇捺弧度增大,笔法多变而不露锋芒,笔与笔之转折扣搭自然,与三十四岁《鸭头丸帖跋》相比,其书写之从容与运笔之成熟,显而易见。辽宁省博物馆藏《孝女曹娥碑跋》书风与《徽宗文集序》接近,跋后题「损斋书」,钤「损斋书印」,损斋为高宗于绍兴二十八年所建书斋,则此跋当为中期偏后之作。

南宋 赵构 跋晋人书(传)《曹娥碑》(《孝女曹娥碑》)卷 此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元宝翰》册第一幅《七言律诗》页,笔划趋平顺,提顿减少,行笔老练,火气全无,与晚期书风接近,唯钤「御书之宝」一印,应为高宗在位时作,故仍定为中期作品。

原文作者:《鼓励士类为一代操觚之盛——宋高宗的书法及其影响》-朱惠良

白发簪花不解愁,明朝皇后葬墓中的“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