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服饰介绍(唐朝衣服女装真实图片)

古玩收藏 88℃ 0

引言:唐朝(618-907)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唐朝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因此相较其他朝代,唐朝女性受到的束缚较小,唐朝女子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开放大度,雍容华贵,多姿多彩的风格。研究唐代女子服饰,可以从侧面窥见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从而体会到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极盛时代的风貌。唐代女子服装的精美风格,种类多样不仅体现了大唐赋予女性开放爽朗大气的气质更重要的是为中国服装史留下了璀璨而耀眼的一笔。

唐朝女子服饰介绍(唐朝衣服女装真实图片)

一“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唐朝时代背景初探

经济方面唐朝建国以来统治者注重休养生息,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提高自耕农生产积极性,兴修水利奖励农垦促进唐朝经济的发展。国家安定与交通便利为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发达的经济使各国纷纷到唐朝贸易往来。可以看到这些都为唐朝女子服饰的多样性奠定基础。

外交方面唐朝采取友好的外交政策。与唐朝往来国家最多达七十多个《唐六典》记载"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因此外来文化对唐朝服饰影响也是巨大的。回鹘的“小腰身”波斯式的大衫等服装元素在唐朝女子服饰中均有体现。

文化方面,唐朝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相对宽松,舞蹈艺术发达,唐玄宗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在唐朝的许多舞蹈均来自外域,如《龟兹国》《胡旋舞》

《旧唐书》记载“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乐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阜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

女子在社会环境的约束也较小,女子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由于受到的封建约束较小,她们与男子交往时通常也不用避嫌能够一同玩乐。

总之唐朝雄厚的经济是基础,与外域国家交流促使了文化交流思想开放。因而在唐朝女性受到的约束较小,繁荣的文化艺术等都促使了唐朝女子服饰的灿烂。由于经济实力的强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于是对待外来文化并没有担心的排斥反而大方的吸收外域文化的艺术元素。这也是唐代女子服饰多样化的成因之一。倒不如说从唐朝女子服饰可以感受到唐朝的时代风貌。

二“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唐代女子服装的主要类型

胡服盛行:胡是指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但胡服的范围还要再广些,包括西域外国的服装。传统的女性服饰比较宽大以袍为主行动上多少有些不便,但胡服正好相反,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的服装简洁便利于活动。加上前文分析到的唐朝女子可自由的出入社交活动,因此胡服深受唐朝女子的喜爱。胡服为头戴浑脱帽,身着圆领或翻领小袖衣衫,条纹卷口裤,足蹬透空软底锦革幼靴,出行骑马必戴帽。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

胡服中身服以小袖袍与袴褶为主。小袖袍其袖小且短,圆领式,衣襟为对襟,袴褶中的褶指的是上衣,其款式类似汉族传统服饰中的短身袍或衫,袖子又有大小袖之分,一般是大袖。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领,袖,襟,缘等部位缀以各色锦边。胡服装扮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休闲娱乐,唐朝女性因其方便干练多喜胡服骑马踏青。相较而言胡服的装饰更随意潇洒,不少胡服会使用红色材料。但当时,在中原使用红色则有一定限制。唐朝女性所传胡鞋样式一般为靴。样式为鞋上加筒,筒的长度在膝盖以下,一般采用动物皮革制作,靴来源于西域少数民族。

胡帽,也叫做“蕃帽”指的是少数民族戴的帽子,一般用动物皮制作,一般有卷檐虚帽,浑脱花帽。帷帽为主。卷檐虚帽总体是一个梯形的形状,帽檐向上翻,左右两侧刚好可以遮住双耳,帽子顶尖且高。有的还会在帽子上挂小铃铛,在行走时就会伴着铃声,浑脱帽也被称为浑脱毡帽。是用乌羊皮做成的暖帽。形似毡帽。帷帽据史料典籍记载是一种防风沙之帽长度一般到脖颈,但由于唐朝的开放性,女性更喜欢大方的展示自己的容颜,因此帷帽的受欢迎程度较次。

襦裙服 襦裙起源于战国,成为唐代妇女的主要服装就《旧唐书》说“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敕,贵贱无别”这种穿着一般是上身一般是着襦或衫,下身着裙,有的还搭配帔帛,或者在外面套半臂。襦是一种短上衣,而且相对较厚一些。唐代妇女还流行领口宽大的襦或衫,这种衣服袒露出胸的上半部分,它与长裙上下相配,裙腰高束致胸部。这种袒胸的衫在《簪花图》中可以看见。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也清楚的描绘了这种服饰“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可以看见这是中国服装 史上一次大胆的设计。

唐代女子下身着裙,裙在古代称之为“裳”,男女都可以穿着,但是到唐代已经成为妇女的专有服装。唐代裙子可谓是群芳争艳,其颜色和制作布料的种类已经大大超过了前代,表现出唐代女子裙装的多样性。这一时期的裙子长度比较长,而且当时又流行将裙腰提高到腋下,并且用丝带系扎,这样使裙子看起来更长,更加显示出女子修长的身材。最为著名的则莫过于唐中宗女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这条裙子是由多种鸟的羽毛同丝一起织造而成的。它的颜色可以随着不同的角度不断变化,正看为一色,反看又是另一种颜色,并且可以呈现出多种鸟的图案,因此称作百鸟裙。

是襦裙服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套在衣服外面的一件短袖衫,长度一般到腰部,一般是对襟样式,前面可用丝带系扎。襦裙服还包括披帛,就是在肩背上披一条帛巾,。这种帛巾一般质地轻薄,并在上面绣上一些花纹,起到装饰襦裙的作用。

唐朝女子服饰还有一大特征——女着男装。唐超女着男装现象受到当时女性的追捧。这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唐朝开放,宽容与平等的服饰文化氛围。唐代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相互融合,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进步,使得各种新生的事物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不会被视为另类这是女着男装在唐代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些都唤起了普通女子渴望与男子一样有所作为的欲望,所以她们首先要从外表,也就是服饰上与男子一样。这也反应出唐朝女子的主体性意识,与儒家的三纲五常的“妇为夫纲”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新唐书·五行志》中说“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杉、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于帝前。帝与武后笑“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

那么唐代男子的服装又是怎样的呢?女子所着男装一般为男子的常服。男子的常服服饰主要为幞头、圆领缺髓袍和长黝靴。幞头是男子头饰的一种,是由鲜卑帽发展而来的。幞头起源于北周,经过不断发展到了唐开始流行。圆领缺髓袍是隋唐时期最为流行的男装,是一种胡服,其样式是在衣服侧面开衩。开衩的衩口一直开到鹘部,所以名为“缺鹘袍”。这种衣服简单便利,利于行动。

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唐朝女子妆容一览

唐代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都大大超过了前代。这一时期的妇女也十分注重自己的仪表装饰,仅面部妆饰就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唐代妇女的妆容大都浓重、艳丽,而且样式也纷繁复杂。“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此: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额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

唐代妇女十分喜爱画眉,因此唐代妇女的眉式有很多种。画眉在唐代是妇女很重视的化妆方法,即使不化妆也要画眉

杨慎《丹铅续录卜眉图》:“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日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日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日三辜眉;五日垂珠眉;六日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日分梢眉;八日逐烟眉;九日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贴花钿在唐代也是一种很常见的面部装饰。花钿是指古代妇女贴在额头眉间的一种饰品,也可称为花子、媚子,很有特色。关于它的起源有较为有趣的说法。相传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一天在含章殿下休息,有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并留下印记,经过几天才沈去。宫女见到后认为很漂亮,于是竞相效仿,逐渐成为一种化妆方法,称为“梅花妆”。

发型也是唐朝女子着重装扮的部分之一,这个时期的发式在文献记载里可以看到有很多种,如半翻髻、云髻、绾髻、螺髻、回鹘髻、双鬟望仙髻、乌蛮髻、抛家髻、峨髻等等。《新唐书·五行志》中记载“唐木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这种发式在唐术时较为流行。唐代妇女除了梳髻以外,还有梳鬟的。由于女子梳鬟一般是左右对称,形同树丫,所以也称丫鬟。女子年幼时,既可以梳髻,也可以梳鬟,成年后一般梳成丫鬟,不再梳丫髻。到出嫁那天要把鬟改为髻,如果到了出嫁年龄而没有出嫁,只能梳鬟而不能梳髻。从这里看,梳鬟还是一种未嫁的标识。

结语

综上我们应该很容易感受到唐代女子的穿衣风格是如此美轮美奂丰富多样。从唐代女子服饰中可以反应唐代女子的性格,鲜艳靓丽的颜色,开放多元的穿衣风格无不显示着唐代女子不仅热情开朗奔放的一面,也有骄傲自信平等的观念。这些观念即使放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当代女性参考学习。服饰中吸取各西域元素也可以看出唐代不仅是个开放包容的朝代也具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如今的世界文化软实力渐渐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之一。我们现如今的发展也预示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西方世界文化舶来品。如何将国潮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并形成国风时尚,这也许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