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原产地是哪里(紫砂壶的种类)

古玩鉴赏 108℃ 0

紫砂壶材料的产地

紫砂壶的产地是在江苏省宜兴市,宜兴是江南富饶的“鱼米 之乡”,位于太湖之滨,地处江苏省南端,与浙、皖、沪交界, 境内的东、西、北三面为富饶的平原,河湖港汊交织成网,茂林修竹、洞天世界,嘉庆《重刻宜兴县志》记载,这里“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宜兴地区的紫砂泥矿深藏于岩层中间,块 状、质纯、经焙烧而不瓷化,故具有透气而不渗水的特点。紫砂 泥资源则不仅仅限于宜兴,浙江长兴也有。

长兴的紫砂矿资源,蕴藏量丰富,自古誉称长兴为南窑,丁 山为北陶。长兴和宜兴,山水相连,矿脉相通。据地质矿产资料反映,长兴紫砂矿主要分布在雉城、小浦、槐坎、泗安、洪桥等丘陵地带,储量达5000万吨。

小浦朱砂岭这个地名,以产朱砂泥而得。小浦箬卡村裸露的 紫砂泥随处可见。由于量大、品优,近年来,宜兴不少用户到长 兴采购紫砂泥矿料。但长兴紫砂矿不如宜兴品质高,故紫砂壶又名宜兴紫砂壶。

我国各地均可多见红色 陶土,但其所产陶土矿物组织 成分、化学成分均与宜兴紫砂泥有所差别,再加上制壶技艺上的差距,所制成的壶无法与 宜兴紫砂泥相提并论。即使在 宜兴,上好的紫砂泥也只能在 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 到。因此,把宜兴紫砂泥称作 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绝不会言 过其实。

紫砂陶为一种含铁质黏 土质粉砂岩,由水云母、高 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 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铝、氧 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 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颜色有多种,主要被分成紫 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泛称 “紫砂泥”,可单独烧制成 陶。因铁、硅含量较高,烧 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 砂器”。它始于唐宋,风靡明清,迄今未艾,是我国继 唐三彩之后又一类饮誉于世 的古老陶艺。

紫砂泥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其含铁量较高,是紫泥、红泥(朱泥)、绿泥(米黄色)的总称。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湖泥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最终深埋 于山腹之中。宜兴和长兴地区的陶土矿床,自古生代志留纪末至今,经历了四次海退和三次海浸,大约在2亿~4亿年前,陶土在 泥盆纪和早石炭纪中期形成。

其中甲泥、紫砂泥属沉积矿床,嫩泥、红泥属沉积风化形矿床。紫泥和绿泥都产于甲泥矿中。甲泥是一种脊性黏土,紫红色,色似铁甲,故名“甲泥”。甲泥矿中甲泥储量最多,紫泥、 绿泥储量较少,其中紫泥仅占总储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 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岩中岩” 之称。

紫砂壶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 使品茶达到完美的境界。

紫砂壶的泥原料俗称“富贵土”。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赫然有一僧人沿街叫卖紫砂泥:“卖 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兴紫泥,千百年来养育了 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壶,我们当即就联想到紫砂 壶原产地宜兴。到底是紫砂壶使宜兴出了名,还是紫砂壶原产地 宜兴使紫砂壶出了名,谁也说不清楚。

上天赐予宜兴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加之天资聪颖的宜兴人 世代相传的制壶技艺,成就了紫砂壶及紫砂制品在世界艺术品之 林的高贵地位。

紫泥、红泥和绿泥的特点

紫砂泥分为三种:紫泥、红泥和绿泥。

紫泥,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以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 云母屑和铁等。底皂青(也叫底槽青)是矿底层品质较好的紫泥。 红泥,产于宜兴川埠赵庄,一般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它

是泥矿中的石黄,《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称其为“石黄 泥”。红泥氧化铁的含量极高,但其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 所以红泥不利独自成陶,成型工艺难度亦高,通常被用作紫砂器表的化妆土。

红泥,也叫朱泥,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朱泥的胎 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加以洗泥沉 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 成,因收缩率高达30%~40%,故一般成品良率仅约七成。

朱泥因矿源有限,且采掘困难,1973年原矿将近枯竭,朱 泥产品近乎停产,到1982年运用科技配方,采用川埠土黄色的岩泥(俗称川埠红泥)嫩泥,加入适量铁红粉作为红泥原料,从此大批量地应用,延至今日。

地摊廉价朱泥壶,往往采用宜兴制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基本上是合成泥,泥性已失,只能骗骗外 行人。

绿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是原矿中 比较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单独成型,因为其可塑性差,烧制过 程中容易开裂,并且制成壶用后容易出现龟裂现象,再加上绿泥数量极少,以致目前市场上纯正本山绿泥制作的壶很少见到。

绿泥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紫泥、红泥、绿泥这三种泥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矿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有微细银点闪烁,并隐显浅绿色的斑点,更有天青色的,称天青泥,只在丁山镇中心的大水潭矿中有过。

紫泥烧后外观为紫色、棕色和深紫色。绿泥烧后呈米黄色。 红泥烧后呈暗红色。

团泥,也称团山泥,是一个时期在团山矿层里出现的紫砂泥与星点式本山绿泥混在一起无法分开,烧成后即成了铜色的团山泥。之后,把紫泥与本山绿泥拼在一起,也称为团泥。

紫砂泥的色彩种类

宜兴紫砂泥由于其矿区、矿层分布不同,其含铁量、化学 成分各不相同,互相配比不同,烧成时温度也会有所差异,则紫 砂壶成品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非常奇妙。紫砂泥色丰富多彩,除 了以紫、红、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之外,还有多种变化。紫有深浅,红又有浓淡,黄则富于变化。如果是按其颜色来命名的 话,则有铁青、天青、栗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 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 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

在基泥里加配不同的化工着色剂,其发色效果也不同,能生成诸多泥色来,如古铜色、墨绿色等。还有一种是调砂泥,包括粗砂、细砂,做出的壶表现粗犷风格的特点,摸上去有颗粒不平感, 与光滑平整的细腻风格相左。单纯品种的泥料俗称“清水泥”。

紫砂泥的特征

紫砂壶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经得起温度冷热剧变等特点,都是因为紫砂泥的优 异特点带来的。

有很好的可塑性

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烧成收缩率小。 可塑性以紫泥为例,它的液限为33.4%,塑限15.9%,指数为 17.5%,属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紫砂泥 和一般陶土不同,经高温烧成,不易变形,成品和坯体收缩率仅 为10%。

很好的可塑性表现在制作时黏合力强,但又不粘工具且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单独制成,再粘到壶体上后可以加泥雕琢、 加工施艺;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 接,再进行加工。这样大的工艺容量,就为陶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施展工艺技巧,提供了物质保证。

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 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1190°C~1270°C,目前 烧成温度控制在约1200°C,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

以上均说明,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

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

紫砂器经高温烧成后,成品能保持2%的吸水率和2%的气孔率。紫砂泥属高岭土,土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等化学元素,因而茶壶内质存在双重气孔结构,一是化学元素团聚体内部形成的气孔,二是团聚体周围形成的气孔群,正是由于这两大特点,使紫 砂茶壶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在我国,只有在宜兴的丁山才能开采出这种具有双透气孔结构的紫砂泥。因此在中国,紫砂泥是唯一的,用唯一的泥做出的壶当然也是不可替代的。

里外均不上釉

因为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泽的外形,用的时间越久,把玩摩挲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发出光泽。这 也是其他质地的陶土无法比拟的。

色不艳、质不腻

紫砂泥除了结构上与其他泥有差异,纯正的紫砂泥还因其“色 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同时,其原矿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会在泡茶的同时提供人体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