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钱和五铢钱的区别(半两钱是秦国还是秦朝)

古玩鉴赏 302℃ 0

“半两钱”一般指的是秦国在战国中叶所铸造的钱币。根据历史发展的先后次序,把半两钱分为“先秦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三种货币。“先秦半两”是指战国中叶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所铸造和流通的货币;“秦半两”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铸的“半两币”;“汉半两”是指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元狩五年(公元前118)之间所铸和流通的“半两”货币。

秦半两钱币的出土文物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征伐六国,一统天下,创立了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国家。在此之后,秦始皇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其中,统一货币就是秦朝进行经济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它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和方式:首先,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严禁私人私自铸钱,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处以死刑。第二,确定了两种正式承认的货币:上金币和下金币;秦朝一统天下后,铸制和发行的“半银币”根据时间早晚可以分为先秦半两和秦半两。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北道“长城”出土了一批秦半两钱窖,尽管形制、尺寸、重量等各不相同,但均为精良、统一的墓葬。考古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系统而严谨的考察,发现这类钱币形成于秦代一统天下之后,其铸造技术显著高于其他先秦钱币,是研究秦代钱币的珍贵标本。

“小型半两”在秦始皇陵的附属建筑中已被发现,例如在鱼池村遗址中就有大量的“小半两币”。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这些钱币中,有一小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私人铸造的,但更多的,却是秦代后期的一种货币。

在鱼池村最大的一个遗址,考古学者们从540余个铜钱当铺中,精挑细选了50个铜钱当铺进行了测量。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秦晚期的钱币,其造型是由小变小,形成了“小型半两”的形态。“小型半两”就其制作和文字特征而言,与初秦时期所铸的“半两钱”有许多相似之处,外观整洁,字迹方正,笔划优美,但其直径通常不到2.7 cm,且重量较轻。

先秦半两和秦半两的区别方法

根据考古发现,“半两”最早出现时间在战国晚期,为秦国所铸。汉代沿用了秦代的多数制度,至西汉之初,仍铸并发行“半两”钱。然而,因有较多的私人私铸币,半两钱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一种货币,其购买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到了汉武帝时代,又恢复了秦始皇的“钱重如文”的货币,在公元前115年废除了诸侯国的铸币权之后,又重新颁布了一种新的钱币,并且指定了三个官员,分别是钟官、铜官、通商官,负责这三个官员的设计和发行。“新五铢”在铸造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一般人难以仿制。

从那以后,西汉的钱币,市场也渐渐稳定了。西元前一八一八年,正式停止了“半两”的铸造与发行。自秦到汉武帝,秦半两铸币已有百余年历史。“半两”在历史上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重量标准,所以,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秦半两”的年代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判断:

就是锻造技术。先秦钱币的铸制技术可分为三个时期,即陶制、石制、铜制。其中,以陕西侯马和山东莒县出土的铜钱最具代表性。其基本的生产过程是:使用质地纯净、耐火性高的细沙土与原材料混合,制造出一种毛坯,之后将其铸造成一枚硬币的模子,将模子晾干或者干燥后,将正面和背面合成一盒,通过打磨来达到密合效果,最后在窑中进行焙烧。

这种铸币技术所采用的模具仅能使用一次,而且铸币质量参差不齐,数量稀少,属于比较原始的铸币方式。而内蒙古敖汉旗出土的古代钱币是石模技术的典型代表,它是以细腻的滑石为模板,可反复利用,相对于陶模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

而铜范则是战国中期产生的一种铸币技术,它的铸币技术分为母范和子范两大类。铜母范阳文正书,是一种阴文反书版,不能直接用来铸造货币,而是专门用于批量印刷的次品,然后用次品来铸造货币。到了战国中叶,诸侯们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吞并之战,这也导致了民间货物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各个国家的货币也渐渐趋于统一,而且各个国家内部也都在积极地进行着货币统一的改革。

其次,每个国家的货币都是一样的,或者说,每个国家都会用自己的外交手段,来确定不同国家的货币汇率。特别是在魏国的货币制度下,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波及到了周围的几个国家。商鞅变法后,秦国就开始使用这种货币,这也是秦始皇推行方孔半两银子的原因之一。

所以,秦国在先秦时代所用的“半两”钱,都是采用了“陶模”法,这种方法比较简陋,没有很好的成型作用,所以所用的“半两”钱在外形和尺寸上都参差不齐。在秦朝统一了全国之后,他所发行的“半两钱”都是使用了铜范工艺,而且都是由官方铸造的,所以钱币的外形和字体都很工整。

第二个是文体。先秦时代,各国在钱币上所印的文字多是以篆书为主;秦朝一统天下后,用小篆印刷了“半两”。从书写风格来看,大篆的字体粗犷古拙,而小篆的字体却是方方正正,笔划圆润,因此,钱币上的文字要漂亮一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字体样式对判断“半两”钱的时代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看硬币的外形尺寸与重量。在先秦时代,诸侯国战乱不断,难以对铸币进行统一的管理,加之陶范工艺仍是主要的铸币技术,因此,铸币的外观和重量都各不相同。钱币的大小不成比例,穿孔也不成比例。因铸造时采用较宽的铸口,造成了铜渣难以平整,造成了铜渣的大量出现。

秦朝统一后,以“钱重如文”为基本原则对钱制进行了变革,并将钱币的重量定为“半两”。从那时起,“半两钱”就成了我国仅有的一种货币,而且都是官府所铸。这种钱币的外径为3公分,钱币的大小偏差很小,外形整齐,边沿光滑,穿口整齐,说明了这个时代的铸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则是全面分析“半两”钱币的出土情况。在先秦时代,由于国家的分崩离析,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空间十分狭窄。“秦半两”多见于秦国周边地区。从目前的考古结果来看,大部分都是在遗址和窖藏中发现的,而在墓葬中发现的,只有极少数。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半两钱成为我国唯一一种能按法流通的货币,其应用领域有了显著的扩展。所以,越来越多的“半两钱”和“铸钱模具”被发现,而要对这些新发现的“半两钱”属于什么时间的问题,就必须要将这些新发现的“半两钱”的归属时间、同时代的器物和相关的历史知识一起,对它们展开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得到更为精确和科学的鉴定结论。

结语

从综合分析看,“半两钱”是秦国制造出来的,而且使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所以才会造成“半两”的外形参差不齐,孔洞众多,边缘也有明显的凹陷。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半两”钱币上的字体也是参差不齐,笔法粗糙。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半两钱的铸造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字也有了更多的变化,比如大篆,不过这并不能解决硬币大小不一的问题。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后,将国家的货币权力集中于中央,并规定“半两钱”是我国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同时,统一后的“半两币”也由中央统一铸制,并规定了“半两币”的标准。于是这一时期“半两”的铸造技术要好很多,上面的字也要好很多,看起来比较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