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t型帛画(T形帛画的历史背景)

古玩鉴赏 140℃ 0

马王堆汉墓发掘示意图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一、“马王堆”一号汉墓图像体系

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为长沙相轪侯利仓的妻子。除内棺上覆盖的“T形帛画”以外,四重漆棺的第二、三重棺上均绘有图像。

第二重棺盖板、头挡、足挡、两侧板以云纹装饰带为边框,框内黑漆地上,密布灰色和粉绿色云纹,其间描绘100多个神仙灵异、奇禽怪兽形象,头挡下端云气中可见一很小的女子半身像。

马王堆一号汉墓第二重漆棺图像

第三重棺棺表四周边缘亦为勾连云纹装饰带边框。棺盖上绘二龙二虎。头挡正中绘一“山”形符号,山有三峰,两侧各一昂首升腾的麒麟。足挡正中绘一悬置的谷璧,其下垂有绶带。璧两侧各一升腾的巨龙,龙穿璧而过,昂首相望。左侧板中间亦有-一个“山”形图案,山同样为三峰之状,并且峰尖上带有火焰纹。山两侧各绘一巨龙,两龙身体的起伏处则绘有一虎、一麒麟、一凤凰和一仙人。上述画面中均填饰有不同形状的云纹。

马王堆一号汉墓第三重漆棺图像

对于最外面的第一重黑漆素棺,巫鸿认为,黑色意味着把死者同阳间永远分开的死亡。第二重黑地彩漆棺,黑色漆地上面的云纹“暗喻着宇宙中固有的生命之力——气”,其间众多神怪形象则是象征“保护者”和“祥瑞”。头挡中出现的惟一一个很小的人物形象,被视为墓主人,并说图像表现了“ 墓主人刚刚死亡,正在进人地府。”

在谈到第三重朱地彩漆棺时,巫鸿说:“红色意味着阳、南方、阳光、生命和不死。”他认为三个峰峦的“山”形符号为昆仑,其主题展现了“其光熊熊”的昆仑仙境和不死之地。

总的来说,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三重外棺营造了一系列不同的空间。第一重把墓主与生者分离开来,第二重代表墓主受到神灵保护的地府,第三重一变而为“不死之地”。

第四重棺上覆盖的即为众所熟知的“T形帛画”,四层套棺从外到内表现复活的墓主之魂正在赶往仙境的路上,最后进入帛画的世界。帛画自下而上营造了四个不同空间,表现了从死到再生直至永生的过程。帛画和套棺是同一观念的两个表述系统。

二、“T形帛画”补充材料 1、帛画名称

就帛画名称而言,主要有非衣说、铭旌说。非衣说较为常见,铭旌“是为了作为死者神明的寄托、标志死者的灵魂以示区别”,认为此帛画附有墓主灵魂,乃是下葬前象征尸体接受他人吊唁时的替代物。

T形帛画 汉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2、重要人物身份解析

就帛画下段托举平台的力士身份而言,主要有禺强说、土伯说、句芒说、朴父说。就图像形态并参照文献,更倾向于禺强说。

关于禺强,《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郭璞注:“字玄冥,水神也。”文献表明,禺强为北方灵异,且与水有关。而北方与黑夜、严冬、幽冥相联系,那么,这些灵异皆当是“阴”神,并具有“死”的象征性。进而言之,其居住的空间也当代表阴间水府。而禺强所托举的平台不仅象征着大地,同时也构成了昼与夜、阴与阳、生与死的界线。

看完下部的人物,我们再来看位于帛画顶端的人身龙尾像,有说法认为此为墓主人升仙后“肖像”,对此说法存疑。辨明此神身份不仅标志着对帛画象征意义的完整认识,还为理解包括漆棺画在内的整个墓葬绘画观念乃至西汉前期丧葬信仰提供了依据。

从汉代诸神谱系及图像所处位置看,释其为地母或镇墓神毫无依据;黄帝虽为大神,但其通常只出现在五行系统中,而不见于天庭,烛龙、羲和在汉代众神中尚不足重,其没有资格与天庭主神抗礼。

既然确定了这一空间为天庭,那么,其中最显赫的大神必然是天庭的主神,而天庭的主神又是谁呢?《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夭,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那么,太帝又是谁呢?从文献记载可知,太帝即太一,又曰泰一。《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皆日紫宫。”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别名也。”若比照上述文献,从太一的位置、功能、地位综合观之,应该可以断定,帛画上端位居天庭中央、列显日月之间、凌驾万物之上的天神非太一莫属。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图像与文献两方面均显示,死者从死到成仙不死,直至其魂进入太一的天庭,最终回归以“道" ,即“一”为代表的宇宙自然之本体,从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永生。这也是西汉前期南楚故地丧葬信仰的核心与本质所在。

帛画诞生时,“世界”一词尚未诞生,在佛教传入中国前,古人的生死观与后世截然不同,而辛追慕T形帛画正可以带领我们进入这块远去的秘境。

《辛追墓T形帛画》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是现代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材必会收录的佳作。除了艺术价值外,帛画还有表现出了当时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此帛画全长达两米,呈T 字形,四角还缀有飘带。画面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界、人世、地府三大部分。

天上

帛画天界部分绘制在画面上端,仔细看会发现左上角一弯新月有蟾蜍(也叫蛤蟆)和玉兔,月下是奔月滴嫦娥;右上角是一轮红日,中间包含了黑色神鸟-金乌。据传,这金乌是古人以肉眼观测到的太阳黑子现象,中国比西方发现早了2000年!而湖南有个童谣《月亮粑粑》,更生动诠释了帛画的“蛤蟆”动物。

中间部分是披发的人首蛇身天帝,据说是天帝是女蜗化身。天界还有神龙、神鸟、异兽守护这片神圣之地。帛画“天上”左侧有两条带翅膀的神龙有意思的是,T形帛画上部护驾的两条龙长得还不一样。左侧龙有一对翅膀,与凤的翅膀相似,但是头部又呈现龙蛇特征,其实这里Maybe暗喻着龙凤同源。西汉《淮南子》写道“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凤凰生鸾鸟…”,同样证明了古人认为龙凤本是同根生。

人间

古人认为西天即天上仙境。帛画的中间部分就是“人间主题”,描绘墓主人辛追奶奶面向西天,踏上了通天之道的景象。前面有小吏差迎接护航,后面有侍从护送,这架势杠杠滴,渲染了她作为长沙国丞相夫人的高贵身份。虽然辛追奶奶已经迟暮,正是告别之时,我们看到的却是她一如既往的端庄仪态,衣着锦绣里包裹的是不屈的灵魂。

中部的下端,玉璧垂磬,彩帛帐幔分飘左右,其下则是辛追老夫人的家人,个个面色青蓝,神色悲哀,仿佛在哀悼老夫人的逝去,但是先人已去,只能听着头顶这个呈八字形的磬奏出的哀乐。

地下

帛画的最下方就是地府的部分,主体描绘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地神—鲧(gǔn)。鲧是大禹的父亲,因为治水不利,死后被罚去做托举大地的劳役。画面中的他双手托举着大地,胯下骑蛇,脚下踩踏着两条巨大的鳌鱼,传说中只有鲧才能稳住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地府中更有面目狰狞的怪狗和驮着猫头鹰的水龟,它们虽不吉利,却能镇压地府中的妖魔不去侵扰老太太的亡灵。此处的龟、蛇、鳌鱼等水族动物,实际上是表示此为“水府”,即所谓“黄泉”“九泉”的阴间。

帛画的用途:招魂复魄

汉人传承前代的丧葬制度和传统,认为人死后,附在人身的魂魄要与尸体离散。离散以后,成了野鬼,人便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还会惊扰后人。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使离散的魂魄能够回来附于尸体入葬墓内,葬制上叫做招魂复魄。招魂,便是制作招魂幡,让游魂识别幡上画了墓主人形象,自己归来。复魄,便是出殡前将灵柩在家停放数日,魄也能附体。一般做法是,灵柩停放在堂上,把画妥的招魂幡,古人称做铭旌,竖在柩前。出殡时,举在柩前,一路引导到葬地,经过祭祀告别仪式,放在棺上。如果有多层棺,则放在最里的一层棺上,随着下葬,这样,魂随幡,魄随棺,同入墓内。T形帛画就是一种招魂幡。招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地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这种丧葬习俗,至今还能有所遗留。T形帛画出土时,帛画上端裹着一根竹竿,就是当时用来挂画张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