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尊盘是什么时期的(曾侯乙编钟真品放在哪)

古玩收藏 107℃ 0

到了武汉,一定要去湖北省博物馆看看的,那里有太多珍贵的文物。

提到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很多人肯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

大型编钟仙乐飘飘,古韵悠悠。

传世宝剑削铁如泥,锋芒犹在。

……

其实,湖北省博物馆还有一套举世罕见、美轮美奂的青铜宝器——曾侯乙尊盘。

这套青铜器是外尊内盘,中间高的是尊,四周矮的是盘,组合起来实际上是一套酒具。

自从1987年出土后,这件宝物就惊艳了世人的双眸。

当年的文物报告是这样写的:

“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

因为曾侯乙尊盘精美; 因为曾侯乙尊盘独特; 因为曾侯乙尊盘唯一; 因为曾侯乙尊盘神秘;

……

围绕这套稀世青铜珍品,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令人目眩神迷的真真假假的故事——

2700多年前,掉包计?

大约公元前700年左右,尊盘就已经被制造出来了。

一面市,这套青铜尊盘就亮瞎了人们的眼睛,要知道当时的青铜器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

其实,当时应该被叫做金尊和金盘更加准确。

应该是上图的颜色吧?!是不是亮瞎眼了呢?

除了颜色之外,它的造型和纹样更是令人沉醉。

金尊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

金盘上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合起来一共84条蟠龙和80条蟠螭;

蟠螭是既像龙又像蛇的无角神物。

尊盘整体上造型美观,穷极富丽。

尤其是尊口和盘口上还用铜铸了成百上千条小龙,小龙之间互相勾连交错参差缠绕,形成了极为繁复的镂空花纹,美到令人窒息。

千百年后,尊盘仍然会让我们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更何况两千多年前呢。

这件宝物的主人是曾国(又说是隋国)的曾侯,因为这件宝物太神奇了,所以当时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

拥有这套尊盘就能够取代周天子,成为真正的真命天子,最终一统天下。

曾国的邻国楚国国君就对这件宝物垂涎三尺,楚君利用曾侯与周王室同为姬姓的关系,请求曾侯给美言几句,这样楚君的爵位就可以晋升了。

公元前706年,楚君熊通趁着曾国粮食歉收的机会,发动了战争,两年后熊通自称楚武王。

有传说楚武王想要这套尊盘,就攻打了曾国。

曾侯为了平息战争,但又舍不得宝物,就铸造了一套假的尊盘献给了楚武王。

楚武王高兴至极,竟不小心打碎了尊盘。

他发现是假货之后,恼羞成怒,于是再次兴师讨伐曾国。

这给曾国带来了灾难,曾侯乙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不久就去世了。

在去世之前,曾侯乙不舍这套宝物,就命人在盘口和尊颈上铸了几个字:

“曾侯乙作持用终”。

随着曾侯乙的去世,青铜尊盘也神秘消失了。

楚王趁着民心大乱,率兵入侵曾国搜寻宝贝,可一连几天没有任何收获。

从此没有人再敢探寻曾侯乙的墓地,也不再有人提起曾国的国宝青铜尊盘了。

这个传说参看《曾侯乙尊盘:一件左右曾国命运的青铜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264214487348810&wfr=spider&for=pc

实际上,这个故事貌似经不起推敲:

首先,楚国攻打曾国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而曾侯乙去世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其间有两三百年的误差。

其次,曾侯的胆子也没大到那种程度,当时工匠的铸造手艺也不至于用泥土去制作假货,用泥土造假的细节水平不高。

最后,楚王的确对青铜器感兴趣,但是他感兴趣的是周天子的鼎,而不是喝酒的尊盘。

楚王要“问鼎中原”,而不是“问尊曾国”。

小小的曾国,楚国想灭就灭,这没有啥代表性意义。

而问鼎中原就不一样了。

2006年,来无影去无踪的失蜡法

一直以来,围绕曾侯乙尊盘,最大的议题就是如何复制一个曾侯乙尊盘。

相信大家也都对它的制作方法有所耳闻。

《国宝档案》节目中有一期就对此进行了科普。

早在多年前,三十多位国内顶尖的精密铸造专家就已经揭示了曾侯乙尊盘鬼斧神工透空装饰的全部秘密。

他们认为是结合了整铸、分铸、锡焊和铜焊等综合工艺,使用的方法是失蜡法。

失蜡法一直流行了很多年,直到2006年。

这年,鄂州博物馆的董亚巍在《江汉考古》和《中国文物报》分别发文, 对上述说法表示质疑。

他的根据是在进行蜡模还原实验的时候,发现收缩比不一致,另外尊盘口的装饰有范线的痕迹和浇筑口。

另外,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99.9%都是范铸法,唯有尊盘是失蜡法,不合常理。

董亚巍的观点引起了轩然大波,上海博物馆的谭德睿做出反驳。

他认为董亚巍所说的范线是蜡模本身的披缝,而且泥浆收缩的问题古人早已解决。

至于失蜡法并不是前无古人,谭德睿发现了焚失法。

焚失法就是失蜡法的前身,因为焚失法做出来的器物纹样有些单一,后来就逐渐被淘汰了。

所以失蜡法也是有谱系的。

早年参与过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爱好者黄金洲,成功地使用失蜡法复制了曾侯乙编钟。

创造了一个奇迹。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虽然出土至今已有40年,我们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孜孜不倦地复制曾侯乙尊盘。

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希望他们能早日复制得更加完美。

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我们仍然不能完美复制,不由得让人对古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2014年,造假文物贩子偷天换日

一直以来,曾侯乙尊盘都是湖北省的重点保护文物,更是国务院首批禁止楚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楚学院则是研究荆楚文化的重镇,在丝绸和青铜器之间,学院的一批批学者都心仪青铜器。

因为丝绸的后面是风花雪月,青铜器的后面则是刀光剑影,风花雪月再美,也是刀光剑影的陪衬。

毕竟楚庄王身上的黄袍哪怕是嫦娥养的蚕,七仙女织的丝绸,观音亲手绣成的,也不如一件青铜器。

曾本之就是研究青铜器的泰斗级的人物,他所提出来的失蜡法一直是业内权威提法。

他的好友兼同事郝嘉因为多种原因跳东湖自杀了;

郝嘉的儿子郝文章也是楚学院的,后来因为破坏文物而入狱了,刑期是8年。

诡异的是,在狱中郝文章竟然和一个造假的文物贩子“老三口”住在同一个牢房里。

曾本之在郝文章出狱之前前去探望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这些秘密都是围绕着曾侯乙尊盘的串匪夷所思的事情。

原来民间高手“老三口”早就能复制曾侯乙尊盘,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贩假的高手。

常常是将自己所做的青铜器复制品,放置在已经被发掘、但是又没开掘完的古墓中。

让这些假的青铜器混迹于真的青铜器之间。

而且老三口对这些搞学术研究的很不屑,本来两者是相安无事的,但是老三口就是想炫技。

而郝文章真正入狱的原因是——他发现了省博的曾侯乙尊盘是假的,就试图用刀刻下来一块做碳十四检测。

郝文章的父亲郝嘉也发现了这件事,曾本之也知道这件事,但是谁也不敢说出来。

而曾本之的嫡传弟子郑雄则利用3000万元的课题经费,用失蜡法来复制尊盘,屡屡失败。

曾本之通过这些事情,终于意识到失蜡法是一个伪命题。

出于学术公心,他必须否定自己的失蜡法,然而为了某些人的仕途,他不能否定失蜡法。

某些人只好用“院士”这块肥肉堵住曾本之的嘴,毕竟院士是所有做学问的人梦寐以求的。

包括曾侯乙尊盘,在湖北省博物馆展览的那件就是假的。

后来,曾本之看清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借着青铜器珍品年检的机会,将假的曾侯乙尊盘替换下来。

透过曾侯乙尊盘,曾本之看透了许多人的嘴脸,在欲望面前,人是那么地丑恶。

只有郝嘉和郝文章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为名利和金钱所动,甚至可以献出生命来捍卫真理。

……

当然了,这些故事都是假的,是湖北作家刘醒龙的小说《蟠虺》的故事情节。

2000多年过去了,围绕曾侯乙尊盘的真假故事还将继续上演。

真的像《蟠虺》中所写的那样,真的有曾侯甲尊盘和曾侯丙尊盘吗?

应该是没有的。

因为曾侯乙尊与盘内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

但盘内铭文“乙”字是打磨后补刻上去的,打磨痕迹清晰可辨,之前的铭文是“曾侯與”。

并不是曾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

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小说家,他们都在探讨曾侯乙的奥秘。

他们分别接近的是两极,一极是极真实,一极是极虚幻。

只是,我们需要更好的故事,更能令人沉醉的故事,而不是在真真假假上绕来绕去。

这真真假假,绕来绕去,真的像是曾侯乙尊盘上的蟠虺纹。

像是一个复调,不断地在吟唱一个旋律。

“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是曹雪芹的逻辑。

这个逻辑尅,但还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