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填墨本(双钩摹本是什么意思)

古玩收藏 130℃ 0

流传到今的苏轼《天际乌云帖》墨迹本,实际上就是一个双钩填墨本,而非真迹。

问:在古代各种法帖的流传过程中,有所谓的“双钩填墨本”,这是怎么回事?

答:简单地说,双钩填墨本,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精致的墨迹原作“复制本”。这种复制品的效果呢,看上去与原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因此被称为“下真迹一等”。但双钩填墨本的质量,既有好的,也有差的。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填墨之人的书法水平高低。

苏轼《天际乌云帖》。下同。

问:“双钩填墨本”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答: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制作双钩填墨本的大概流程是:

1、原作对着光源放置,比如贴在窗户上。并用很薄的油纸(不透墨,以防止污损原作)覆盖在原作上。

2、再用一张纸放在上面,先钩出每个字的轮廓,即一个个的空心字(边缘线是很细很细的)。

3、再用毛笔蘸墨将这些空心字填充好。填墨基本要求是:填充后的效果,与原作相差不大。

问:也就是说,“双钩填墨本”主要包括了两道工序,一是双钩,二是填墨。

答:是的。这两道工序呢,第一道工序几乎人人都能做,只要求你有耐心,细心,对双钩者本人并没有多少书法修养的要求。

而第二道工序呢,就要求填墨者具有比较扎实的临帖水平和书写功底,最好是能够体会、推理原作的运笔速度、停顿等等。如果填墨者水平比较低,即使双钩的质量不错,但最终的填墨效果,也会与原作相差较远。

问:“双钩填墨本”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哪个时期?

答:隋、唐最为流行,且填墨者多为书法水平较高者,制作流程精细,这种复制本质量也因此很高。

但由于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宋代以后,刻帖技术兴起后,虽然刻帖是以反转方式(黑字变白字)来复制法帖,但由于刻帖可以大规模复制副本(在石板上重复拓出多个副本来),所以双钩填墨本的方式就不再那么流行了。

但不流行,并不等于双钩填墨本这种复制方式就消失了。事实上,宋代一直到明、清,一直都有人以双钩填墨本方式来复制原作,只是水平整体上就比较低了,原因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填墨者本身的书法水平没能跟上来。

问:能不能举个宋代以后双钩填墨本的例子?

答:比如苏轼的《天际乌云帖》,米芾的《捕蝗帖》,现在流传的本子,其实都是双钩填墨本。

那么这些法帖的原作呢?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或许已经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已经不存在了,或许流传到某些人家里,其子孙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这样的宝物。

而这些双钩填墨本,最初并不是为了作假,多数是这样一种情况:自己从友人那儿借到了真迹,非常喜欢,于是请人搞了份双钩填墨本自己留着,原迹归还。

只世事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原作流传流传着就不见了,而当初的双钩填墨本虽然只是一个副本,这时就发挥出巨大作用了。这就是双钩填墨本的文献和艺术价值。

问:我是不是也可以玩玩双钩填墨本?

答:当然可以的。现在更简单了:你拿出一份原大印刷的字帖,用稍微薄一点的宣纸覆盖在上面,然后用铅笔在宣纸上慢慢钩出原帖的空心字,这种方式根本不会对原作有任何污染,比古人方便多了。

然后将原作拿掉,这时你就可以尝试自己在宣纸上填墨了。最终效果如何,得看你本身的水平如何了,当然也与纸张、墨汁的浓度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2020年8月19日整理旧稿

梁上君子,自重自爱!